加入收藏
公示栏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示栏 >> 正文

关于化学学院费海龙副研究员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含出访成果)的公示

作者: 暂无     发布时间:2016-03-23 12:54:47    点击数:

   我校拟派化学学院费海龙副研究员于2016年6月19日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现予以公示,公示期2016年3月23日至3月29日,如有异议,敬请监督。联系电话:22865234(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公开表

团组负责人

费海龙

学院或部门

化学学院

职 务

职 称

副研究员

团组其他

成员姓名、

学院或

部门、

职务、职称

出访国家

或地区

美国芝加哥

出访任务

(会议中、

英文名称)

参加学术会议, 第18届国际锂电池会议; 18th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lithium-ion batteries

具体

日程

安排

2016.6.19 北京飞往芝加哥,6.19下午15:20抵达芝加哥, 会议注册。

6.20~6.23 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和海报交流

6.23 下午从芝加哥启程回国,并于次日抵达北京。

往返航线

福州—北京—芝加哥—北京—福州

本次出访

经费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204058,0041-814540、新型类碳结构钒青铜纳微结构调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团组出访经费

预算总额(估值)

2.5万

邀请

单位

简介

电化学学会发源地 - 费城。开始的时候,1902年,ECS被称为美国电化学学会,在当时,科学技术学科的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学者参加。在19世纪,电力化学过程和化学的理解有很多应用。弥合电气工程和化学之间的差距,带队创新的年轻人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寻找一个新的论坛在电化学新兴领域,讨论发展。1903年,托马斯·爱迪生加入了协会,并享有28年的会员资格。了解更多关于100年历史的ECS。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协会的成员和出版物的作者,包括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

•赤崎勇,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鲁道夫·马库斯,过去的1992年会员诺贝尔化学•天野浩,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村修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理查德·斯莫利,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 •杰克·基尔比,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访成果(2016年6月29日发布)

 

出访人所在学院(或部门)

化学学院

领队姓名

费海龙

出访人员名单

费海龙

出访国家(地区)

美国芝加哥

出访时间

2016年 6月 20 日

至2016 年6月24日

出访任务

参加国际锂离子电池学术会议

访

此次锂离子电池国际会议规模大,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电化学领域顶尖人物纷纷做口头报告,其它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以海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本人在会议期间的主要工作为聆听学术报告、展示自己的海报,和展示海报的专家、研究生等进行学术交流。认识了一些专家和学者,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教授、南开大学的青年长江学者程方益特聘研究员、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Yuyan Shao教授、中国比克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建首席技术官、中国科学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姚霞银副研究员、美国Celgard的Bill Fang研究员、美国Sharp的Lu Yughao和联合电池公司的王正瑜销售主管。此外,也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借此机会加深了海外学者对中国福州大学印象。

本人在6月20日15:00~21:00展示了自己的海报:Zinc Pyridinedicarboxylate   Micro-Nanostructures: Novel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Excellent Cycling Performance. 引起一些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如印度理工大学的M. Veerababu博士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对二羧酸盐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深刻的讨论。Veerababu主要研究芳香二胺二钠二羧酸盐的钠储存机理。和我们的研究芳向类似。他通过Ex-situ 1H&13C NMR对充放电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电化学反应机理。给我们很大启发,将通过NMR对锌的吡啶二羧酸盐进行分析,确定充放电产物,从而提出其电化学反应机理。

通过这次会议,基本了解当今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动态。在锂离子电池的表征方:原位的透射电镜、中子衍射、计算模拟、电池的传热等已经是电池方面的顶端技术。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技术水平令人望尘莫及。这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当稀少。在材料方面,正极材料三元、锰酸盐和钴酸盐等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依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相比之下磷酸铁锂要逊色一些。围绕正极材料的改性。

在电解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溶液电解质的出现,大大提高锂电介质的安全性和减低电池的成本。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王春生教授,在水溶性电解质方面的精彩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他们制备高浓度的电解质,将形成电解质-电极界面相的电压从1.3 V 提高到3.0V,在高低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可稳定循环1000次左右,库伦效率可达到100%。

出访成果已公示。(对外处公章)                (领队签字)费海龙

2016年6月29日

遵守外事纪律情况(含意见和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