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拟派化学学院郭良洽教授等一行八人于2018年12月赴香港参会。现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8年10月24日至10月30日,如有异议,敬请监督。联系电话:22865234(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公开表(2016年9月18日更新)
团组负责人 | 郭良洽 | 学院或部门 | 化学学院 | 职称 | 教授 | 职务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团组其他 成员姓名、 学院或 部门、 职称、职务 | 张兰、化学学院、教授、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林旭聪、化学学院、教授 吴晓苹、化学学院、教授 汤儆、化学学院、教授 魏巧华、化学学院、教授 邱冰清:化学学院、171320067、2017级 李晨曦:化学学院、171320058、2017级 | 出访国家 或地区 | 中国香港 | 出访任务 (会议中、 英文名称) | 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The fourth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
具体 日程 安排 | 12月16日上午,到达 12月16日下午,报到 12月17日上午,开幕式以及大会报告 12月17日下午,进行分会报告:1、环境样品前处理及样品制备新方法与新技术 2、痕量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分析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设备 12月18日上午,进行分会报告:1、生物分析方法、检测与传感新技术 2、分子毒理学研究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12月18日下午,大会报告以及闭幕式 12月19日上午,进行香港环境生态观看 12月19日下午,继续香港环境生态观看 12月20日上午,参会代表自由交流 12月20日下午,离会 |
往返航线 | 2018年12月16日08:25高铁:G3001 2018年12月20日14:25高铁:G3002 |
本次出访 经费来源 | (须写明该经费的项目名称和经费卡号,卡号含部门编号和项目编号,编号之间用“—”隔开)
郭良恰: 基于酶引导晶体生长的高灵敏度有机磷农药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研究,0041-814819 汤儆:集微区控温、测温与电化学检测于一体的新技术及其在电催化体系的应用研究, 0041-814811 张兰: 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0000-660000 吴晓萍: 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0000-660000; 点击化学功能化POSS杂化整体柱电色谱新技术及抗生素肽残留分析, 0041-814630 林旭聪: 校科技发展基金, 0000-660000 | 本次出访 费用估值 (元人民币/团组, 申请人估算) | 112000/团组 |
邀请 单位 简介 | 香港浸会大学环境及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委员会的建议下,于2013年7月获中国科技部批准,并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及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香港浸会大学环境及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侧重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三个相关领域。该实验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影响为其首要目标研究目标,促进基础研究和开发新的生命科学分析方法。 |
| | | | | | | | | | |
附件:邀请函
出访成果报告公示于2018年12月21日
出访成果报告
单 位:福 州 大 学
出访人员:郭良洽、张兰、林旭聪、
吴晓苹、汤儆、魏巧华、邱冰清、李晨曦
出访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出访任务: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 英文名称:The fourth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出访时间: 2018 年12 月16 日
至2018 年12 月20 日
出访人所在学院(或部门) | 化学学院 | 领队姓名 | 郭良洽 |
出访人员名单(含领队) | 郭良洽、张兰、林旭聪、吴晓苹、汤儆、魏巧华、邱冰清、李晨曦 |
出访国家(地区) | 中国香港 | 实际 出访时间 | 2018年 12 月16 日 至 2018 年 12 月 20 日 |
实际出访路线 | 2018年12月16日08:25高铁:G3001 从福州前往香港西九龙 2018年12月20日14:25高铁:G3002 从香港西九龙返回福州 |
出访任务 | 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
出 访 成 果 报 告 | 2018年12月16日, 由郭良洽教授为团长,带领由张兰、林旭聪、吴晓苹、汤儆、魏巧华五位教授,邱冰清、李晨曦两位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受邀参加在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台湾环境分析学会共同主办,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香港浸会大学环境及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侧重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三个相关领域。该实验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影响为其首要目标研究目标,促进基础研究和开发新的生命科学分析方法。该会议旨在加强海峡两岸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分享环境分析方面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技术积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进步和环境分析化学学科发展。香港浸会大学的蔡宗苇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席。参会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的洪茂椿院士、谢毅院士、支志明院士、张先恩院士、杨秀荣院士、许国旺院士、谭蔚泓院士、柴之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的朱利中院士、清华大学的凌永健教授、北京大学黄超兰教授、南京大学的陈洪渊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陈群声教授、台湾大学的陈尊贤教授、台湾大学的李达源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陈建民教授等专家学者共计200多人。 本次会议大会报告有15个、分会报告64个。郭良洽教授做题为“绿色荧光氮化碳用于检测细胞内半胱氨酸的研究”的分会报告,该报告主要讲述所构建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细胞内半胱氨酸进行半定量检测,实现正常皮肤细胞与皮肤癌细胞的差异化成像。吴晓萍教授做题为“Ionic liquids-based capillary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to capillary microseparation for chemical residue analysis”的分会报告,主要围绕毛细管微萃取与毛细管微分离联用技术,建立具有灵活操作与快速富集优点的在线联用系统。其余老师学生提交了研究摘要,其中汤儆教授的摘要题目为“电化学SERS技术用于研究高频升温条件下的甲酸电氧化过程”,张兰老师的摘要题目为“磁性氮掺杂碳纳米笼用于水产品中冈田海绵酸的分离分析”,魏巧华教授的摘要题目为“有机配体保护的铂金纳米簇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林旭聪教授的摘要题目为“一种具有抗非特异性吸附的高亲水核酸适配体修饰的整体柱用于在柱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学生邱冰清的摘要题目为“基于肖特基结的硫化镉/硫化钴复合物光催化析氢”,学生李晨曦的摘要题目为“SECM用于筛选溶液电化学沉积制备的苝四羧酸钾聚合物的光电性能”。 分会报告分为环境样品前处理及样品制备新方法与新技术,痕量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设备,生物分析方法检测与传感新技术,分子毒理学研究的新原理与新方法四个专题。各个专题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报告,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的陈吉平教授所做的“样品制备材料与新型污染物分析”;厦门大学陈曦教授所汇报的“环境中氧的荧光传感”;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许国旺主任汇报的题为“拟靶向质谱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玉良教授汇报的关于石墨炔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专家也进行了许多精彩的报告,例如中国科学院的江桂斌院士做的“分析方法在大气细颗粒毒理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杨秀荣院士的“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detection”等等都让本次代表团的成员都觉得受益匪浅。 本次参会人员的研究方向虽然各异,但会议内容却各式各样,都让大家觉得收获满满。通过参加本次会议,参会人员不仅了解了目前大陆关于环境化学方面的发展现状,更对台湾、香港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样品制备、前处理、痕量分析等新技术新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同时通过会议的报告,使得有更多的学者了解到了福州大学,也提高了福州大学的知名度。 该团组已进行事后公示。(对外处公章) (领队签字) 年 月 日 |
遵守外事纪律情况(含意见和建议等): |